【第65期】喝咖啡不准嘆氣

阿德與Atila在廈門的咖啡生活

李娟

阿德03

阿德想做咖啡的連鎖經營店,選擇在廈門起步正是由於適合小投資的創業者,然後以一個點帶動一個面,逐漸走向大陸市場。

阿德曾在台灣一家銀行工作,後辭職到廈門創業,自己經營一家精品咖啡館,從最開始一個當地人都不認識,到如今朋友遍佈廈門,開放的心態和善於交際的性格,使得他的咖啡事業漸漸邁向正軌。目前,他正在計畫新開連鎖分店,將事業版圖逐漸走向大陸其他城市。

Atila曾是一位在廈門的貿易公司上班的台籍白領,每天生活規律卻乏味。於是,她毅然辭了工作並開始學習咖啡製作,如今她已經獨自創業,在廈門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咖啡館,忙碌卻充實。

漸入秋季,台灣人阿德和Atila在廈門開的咖啡店卻越發顯得溫暖。平時,他們在廈門的店裡坐鎮,為生意忙碌著;碰上台灣的家裡有急事,也能馬上訂張機票或者買張「小三通」的船票,半天時間就能趕回台灣的家中。生活自在,生意自如,是目前這群奔忙在閩台兩地的台灣人真實的生活狀態。

兩岸「三通」的便捷,讓台灣小生意人在廈門創業熱潮日益熱絡起來。像阿德和Atila這樣的台灣年輕人,瞅準廈門與台灣同文同語、血脈相連的優勢,搶先來廈門開店,久而久之在這裡安家落戶。他們還是會時常廈門、台灣兩地跑,但一種久違的熟悉感,讓他們渾然覺得閩台本一家。此外,福建地區作為大陸對台經濟發展的前沿,先行先試的創業新政也讓他們從中落到許多實惠。紮根發展小事業,台灣年輕人的創業夢想或許在廈門已經落地開花。

廈門創業不易 「個性化」是立足之本

廈門的咖啡店不少,要立足並不容易,必須有鮮明特色和經營模式,對阿德和Atila來說,他們在幾年的摸索中似乎已經漸漸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

「一開始的時候也是沒信心的,只是以交朋友的心態開店,有朋友進來,我就很高興,在這個過程中心情是很愉悅的,我希望客人進來也能感受到我的快樂,這很重要。」Atila這樣描述自己在創業初期的隨緣心態。

如今,Atila的咖啡店總被大家稱為「神奇魔法屋」,因為咖啡店的功能已經不僅是喝咖啡,很多心情不好或是工作特別累的朋友,都會來這裡和她聊天,而且她還規定在店裡不可以歎氣,否則要被罰錢。Atila很相信「磁場」,她希望大家在咖啡屋感受到「正能量」,來到這個地方很快樂,可以把煩惱完全放下,不需要想什麼,就是吃吃東西聊聊天。

「咖啡店要有競爭力,必須保證品質穩定,另外要瞭解廈門市場,實行本土化。」正是堅持這樣的經營理念,阿德一直對咖啡豆的品質非常重視,同時利用咖啡店的資源,大量結交當地的朋友,開展與咖啡相關的各項活動,比如舉行藝術沙龍進行咖啡推廣、和大學藝術系開展合作等。「賣咖啡但是不限於咖啡本身,積極拓寬行銷手段。」阿德這樣描述自己的經營心得。

在幾年的經營過程中,阿德和Atila有一個共同的看法,他們都把咖啡當成一種生活,而不僅是一門生意。經營咖啡館不光是經營一門生意,更重要的是經營一種自由自在、沒有壓力的生活方式。也許只有抱著真正喜歡咖啡的心態去做,才能夠在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在談到創業經驗時,Atila告誡剛到廈門要開餐飲店的年輕朋友們,初期辦理各種營業執照和手續時,完全可以自己搞定。當時Atila害怕辦理程式麻煩,或是遭到刁難,曾委託給一個仲介辦理,花費了3000元,事後才知道自己辦理的話就20元,並且很便捷。

創業之初 經驗大分享

廈門生活步調慢,開咖啡店很有市場,正是看準了這點,阿德和Atila辭掉了原本的工作,獨自來廈門創業。回想起自己當初創業過程,阿德和Atila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軌跡,但重要的是他們都做到了。

阿德本來想把咖啡店開在上海的大學附近,實地調查後才發現,上海租金實在太高,對於剛開始創業的人來說,一線城市的租金是最大的障礙。

除了讓人望而卻步的高昂租金外,在上海創業對台灣人來說,還要面臨「語言關」。阿德覺得,上海人比較友善,但在商業行為方面還是更傾向於說本地話。自己是閩南人,語言雖然不算是優勢,但至少不要成為劣勢,在廈門做生意,自己相當於半個本地人,執行起來會比較容易,而且在這還有不少台灣朋友可以諮詢。

與阿德一樣,Atila反感在公司的勾心鬥角,一直很想要過一種自然、簡單的生活,於是辭掉了外貿公司的工作,用自己全部積蓄在廈門投資了一家很小的咖啡店。

開店之初,原本打算一起合夥的朋友突然臨時退出,讓完全不懂咖啡的Atila一下子就懵了。那時她對咖啡這行完全是一個門外漢,無奈之下Atila只好硬著頭皮,在台灣找老師學習咖啡的製作,獨自開始了創業之路。

「當一個人有心要做一件事的時候,其實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只要目標夠明確,老天自然就會幫你」,Atila堅定的說到。

廈門適合台灣小生意人創業嗎?

相比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廈門的市場規模明顯沒有優勢,但一線城市的開店成本高,競爭壓力也大。因此,目前越來越多來自台灣小生意人,在反復考量之後,更願意選擇地緣相近、語言相通的福建作為事業起點。

廈門的台灣個體戶的產生,始於2006年。廈門市工商局頒布《台灣居民在廈門市申辦個體工商戶登記的若干規定》,這是大陸第一個「台灣居民個體戶」可操作的落地政策——允許台灣居民在廈門申辦個體戶營業執照。

在此之前,不少台灣居民開店都要借用大陸居民的名義來申辦個體營業執照,由此帶來的風險不言而喻。允許台灣居民在廈門申辦個體戶營業執照,讓台灣業者免去了投資經營的後顧之憂。

現在,幾乎所有來廈門做生意的台灣人,兩頭跑是「必修課」,走廈金「小三通」往返廈門台北,或是搭飛機都很快捷。

如今,在廈門工作、創業、生活的台灣人已超過10萬人。他們大多認為相比大陸其他城市,在廈門創業的政策更加寬鬆,並且與台灣距離近,來往便利,語言和文化接近,容易交流和溝通,自然環境好,非常適於居住和生活。

透過廈門就能走向整個大陸,台灣人的事業如果在廈門做好了,就更容易往大陸北方發展。所以現在廈門已經漸漸成為橋頭堡,台灣個體戶都已廈門為「登陸」點,然後再慢慢擴張。

阿德想做咖啡的連鎖經營店,選擇在廈門起步正是由於這裡適合小投資的創業者,然後以一個點帶動一個面,逐漸走向大陸市場,現在很多連鎖的幾乎都採取的這種方式,先到廈門踩幾個點,然後加盟,往內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