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幣清算農曆年前上路 (網路圖片) |
【本報綜合報導】兩岸貨幣清算趕在農曆年前正式上路,對民眾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旅遊、留學或經商時的零用錢可直接通匯,未來更有機會進行人民幣理財投資。
2月6日一早,台灣的46家銀行同步啟動人民幣存款、放款、匯款與理財業務;同日,首批新台幣2500萬元從台灣直接運往大陸,台灣銀行作為大陸地區的新台幣清算行,此後將直接向大陸銀行供應新台幣,大陸銀行無需再繞道取得台幣現鈔。人民幣與新台幣直接通匯,標誌著兩岸繼三通之後,又迎來了兩岸通匯,兩岸正式邁入金融合作的新時代。
兩岸貨幣清算牽涉的業務很多,包括現鈔與非現鈔的兌換、存款、匯款、貿易結算、融資、投理財、授信等項目。以匯款為例,以往台灣民眾匯款到大陸時,須先在銀行把新台幣換成美元,銀行再把美元匯到大陸境內銀行,再轉成人民幣,除了浪費時間,在美元暴起暴落時,匯率損失和手續費等都是困擾,如今貨幣清算上路,兩岸經濟往來大約可降低成本1%~3%,促使民眾資金調度更加靈活,並有機會能進一步分享大陸經濟成長的果實,可以說是趕在過年前拿到了「人民幣的大紅包」。
台灣方面開辦人民幣業務的首日,有不少民眾是直接扛著大筆人民幣現鈔,到銀行櫃台存入外匯存款帳戶,各銀行也爆發激烈的搶奪人民幣大戰,有銀行甚至開出高於大陸市場行情的專案優惠利率,最高定存利率達到6.66%,顯見對人民幣業務高度重視。據銀行業界初步統計,開辦人民幣業務首日總計吸收到人民幣存款逾10億元(約合48億台幣),台灣民間對於兩岸通匯的需求由此可見一斑。
回顧兩岸經貿歷程,台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陸續投資大陸,直到簽訂ECFA後兩岸經濟合作全面展開與深入的過程,可以說兩岸金融合作的步伐相較之下已經落後了20多年,如今面對兩岸貨幣直航的成功實現,可預期兩岸經貿合作將更加水乳交融,不少學者專家更期待台灣能蓄積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能量,延伸兩岸和平紅利,進一步成為活絡台灣經濟的泉源。人民幣業務在台開辦,看似一小步,卻將為兩岸互利合作展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