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從2009年7月中國大陸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至今,人民幣國際化已走過四個年頭。11月5日,數十位海峽兩岸金融界知名人士集聚南京參加「2013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在「兩岸金融合作與產融互動發展」專題論壇上,討論兩岸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與會專家認為,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顯著上升,兩岸銀行業正迎來更多的合作機遇。多位與會者更強調兩岸金融機構要有更大的雄心,不僅著力於兩岸市場,還可以共同努力,增強競爭力,攜手進軍全球市場。
跨境結算勁頭十足,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於2009年試點,並於2011年啟動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後全面加速。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5日在峰會上表示,大陸的跨境人民幣業務開始於2009年7月,今年前三季度,全球跨境貿易結算業務總量達3.16兆人民幣,已經超過2012年全年的規模。台灣地區跨境人民幣業務於今年2月啓動,開辦僅僅9個月,結算業務量已達9000億人民幣。
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市場也在不斷擴大。據初步統計,目前海外人民幣存量已經突破1兆元,其中香港人民幣存款餘額超過7000億元,占當地金融機構存款餘額比重超過8%。台灣、新加坡、倫敦等地的業務也取得快速發展。台灣地區的人民幣存款已經超過1000億元,相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地位顯著上升。」李禮輝說,「儘管占比仍為有限,但卻體現了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認可度和接受度正在不斷提升。」根據SWIFT(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最新統計,人民幣是全球第8大交易貨幣和第12大支付貨幣。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已與2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定,總規模達2.5兆人民幣左右。「這些協議的簽訂,不僅能為全球市場提供人民幣流動性,而且有利於對外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促進人民幣在境外市場的使用。」李禮輝說。
兩岸銀行業迎來合作發展機遇
「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國際中間業務拓展和開展。中資行可通過國際結算、國際銀行卡、基金託管等業務,大力發展國際中間業務,且隨著匯率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有助於人民幣衍生品的定價,推動銀行表外業務的開展。」中信建投銀行業分析師楊榮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動有助於打通海內外兩個資金市場,可借助離岸人民幣的市場化利率來推動國內利率形成市場化機制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加快銀行業轉型,推動銀行資產負債表的進一步擴容,拓展銀行業盈利空間。」
楊榮還表示,目前來看,人民幣國際化給兩岸商業銀行帶來難得的機遇:增加利差收益、增強銀行境外貸款能力、增加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降低客戶的匯率風險、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國際化、推動銀行業的金融創新和增加銀行業經營的靈活性等。
以跨境人民幣業務較為領先的中國銀行為例,自2009年開辦以來,中國銀行集團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累計超過7.2兆元。今年前9個月,跨境人民幣結算量1.23兆元,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始終保持領先。中國銀行臺北分行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擔任台灣地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已經為全部在台銀行提供人民幣清算服務和其他人民幣產品。
另有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7月,台灣地區以人民幣計價的跨境支付業務市場占比正迅速追趕新加坡。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台灣人民幣市場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台灣和大陸之間有廣泛和深入的經濟和人員往來。其次,台灣當地銀行競爭激烈,銀行提供有競爭力的人民幣存款利率,促使台灣居民更願意持有人民幣。如此看來,人民幣國際化將為兩岸銀行帶來更多獲取中間收入的廣闊空間。
多位與會者強調,兩岸金融機構要有更大的雄心。專家表示,兩岸市場再大,也總有一定的限制,兩岸企業各有優勢,金融企業要為兩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併購服務、諮詢服務、清算服務、資金交易服務,幫助兩岸企業發揮優勢,佔領全球高地。(記者∕潘曄、王玨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