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全球財經觀察

全球經濟「低擋下坡」── 新興經濟體成焦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8日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下調了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並警告說世界經濟增長仍處於「低速擋」且下行風險持續。

報告預測,全球經濟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2.9%和3.6%,比7月份的預測值分別下調了0.3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發達國家今明兩年整體增速預計分別為1.2%和2.0%,均與7月份的預測值持平。其中美國經濟今明兩年預計將分別增長1.6%和2.6%%,較之前預測值分別下調了0.1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歐元區經濟今年將萎縮0.4%,程度較之前預測略有減輕;明年將增長1.0%,與之前預測持平。

報告認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將在今明兩年分別增長4.5%和5.1%,比7月份的預測值分別下調了0.5個百分點和0.4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將在今明兩年分別增長7.6%和7.3%,比之前的預測值分別下調了0.2個百分點和0.4個百分點。

這份發佈在IMF和世界銀行年會前夕的報告指出,發達經濟體增長形勢有所增強,而新興經濟體增速儘管依然較為強勁,但出現了下滑。兩種趨勢相互作用,新興經濟體目前面臨著增長減速和金融市場收緊的雙重挑戰。

報告認為,短期來看兩大因素可能影響全球經濟走勢:一是市場越來越多地認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正到達「轉折點」,幾個月來美聯儲有關削減量化寬鬆的表態,導致美國和一些其他國家長期利率走高,即便美聯儲9月份作出保持政策不變的決定,也沒有扭轉這一趨勢;另外一點是,中國大陸經濟中期來看,增速將低於過去多年來的高增長水準。大陸接受經濟增速一定程度的下降,這符合向更均衡和可持續增長道路的轉變,而且IMF認為中國大陸避免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是正確選擇。

IMF首席經濟學家布朗夏爾認為,新興經濟體增速下降既有週期性因素,也有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因素,不同國家兩者程度不同,俄羅斯和南非的增長下滑更大程度上是週期性的,而中國和印度則更多反映出潛在增長率的下降。在這樣的形勢下,新興市場經濟體政府面臨著兩項挑戰,首先是適應潛在增長率的下降,二是處理好週期性調整,這樣新興經濟體才能在不引發重大危機的情況下對環境變化作出調整。

此外,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依然來源於新興經濟體,但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動能將更多來自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這份報告對美國經濟增速預測基於政府關門短時間內結束和債務上限及時上調的假設。IMF指出,美國政府關門風波短時間內影響將是有限的,但久拖不決將是十分有害的。如果美國未能及時調高債務上限,導致部分違約,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傷害。此外,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謹慎行事和清楚溝通是關鍵。報告認為,隨著財政緊縮影響逐漸減退和貨幣政策保持寬鬆,美國經濟有望爬升到更高「檔位」。

報告還指出,作為危機老「病灶」的歐元區正逐步擺脫經濟衰退的深淵,周邊國家趨於穩定而核心國家經濟有所增強,但經濟活動仍將十分疲弱,需要實施結構性改革以恢復經濟活力。日本也需要確定財政整頓的適當步伐和實施可信的結構性改革,以使經濟從當前的週期性復蘇過渡到持久增長。報告敦促各大經濟體各自採取必要措施以防止世界經濟長期陷於低速增長的狀態。(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