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美國白宮再次拉響「關門」警報

蔣旭峰

近日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再次在預算、醫改等重大議題上撞車。國會如果不能彌合分歧,在10月1日前批准新財年的臨時撥款議案,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將要關門;如果在10月15日前後不上調16.7兆美元公共債務上限,美國則將面臨債務違約風險。兩黨財政分歧嚴重

自從2011年共和黨重新奪回國會眾議院主導權之後,共和黨希望美國財政基調從「花錢」轉向「省錢」,以解決美國所面臨的中長期債務問題。而歐巴馬總統所屬的民主黨政府則希望延續寬鬆財政政策基調,以確保在短期內幫助降低失業率並提振經濟增長。

此次美國兩黨財政交鋒至少有三個分歧點:首先,聯邦政府的2014財年即將從10月1日開始,如果國會不能在此之前批准預算,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將要關門。

其次,醫改是歐巴馬執政第一任期中最重要的政績,但這一改革遭到共和黨極力反對。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在9月20日投票通過的臨時撥款議案中,禁止給歐巴馬醫改項目撥款,白宮和民主黨掌握的參議院對此強烈反對。

第三,負責通過發行債券來給美國政府融資的美國財政部已經迫近16.7兆美元的公共債務發債上限,如果國會不調高這一上限,美國國債可能面臨違約風險。美國財政部長雅各•盧多次敦促國會必須在10月15日前後上調公共債務上限。而共和黨人希望將調高公共債務上限與實施歐巴馬醫改延期一年等內容相捆綁。

債務上限與臨時撥款

在1917年之前,美國財政部發行每一筆國債均需得到國會批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方便美國財政部發債,1917年美國國會設立了公共債務上限機制,即國會一次性批准財政部一定額度的發債指標,財政部可以在不超過該上限前提下,自行掌握發債節奏。

調高公共債務上限相當於國會為財政部發行國債設置了一個需要不定期審批額度的「彈簧門」,也成為反對黨要求總統進行財政改革的籌碼。2011年共和黨利用調高債務上限的時機要求歐巴馬政府大幅削減開支,雙方進行長期博弈,造成資本市場劇烈波動,並導致標準普爾歷史上首次下調美國3A級主權信用評級。

歐巴馬強調,歷史上美國的公共債務上限已經調高超過100次,共和黨不應以此來要脅。但眾議院議長博納則表示,在雷根、老布希、克林頓等總統任內,調高公共債務上限都曾與政府削減赤字的談判相捆綁。

如果在新財年開始前,白宮提出的聯邦政府年度財政預算未獲得國會批准,國會將批准為期數月或數周的臨時撥款議案,以維持政府短期運營,同時給兩黨的協商贏得時間。

眾議院共和黨人9月通過一個為期兩個半月的臨時撥款議案,讓白宮有經費運行至12月15日。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里德表示,他傾向於參議院通過一個為期一個半月的臨時撥款議案,讓白宮有經費運行至11月15日。預計參議院將在近日就臨時撥款議案舉行投票。

根據美國立法程序,在年度財政預算沒有獲批的條件下,參眾兩院必須通過完全相同版本的臨時撥款議案並送交歐巴馬簽署生效,方可保證聯邦政府免除關門危機。

白宮關門與債務違約

白宮關門在美國並非新鮮事。近三十多年來,有十餘個年份美國聯邦政府都因為兩黨預算爭鬥而出現或長或短的關門現象。在克林頓總統執政的1995年11月和12月,白宮被迫兩次關門,其中第二次關門近一個月,美國大量民眾因此怪罪共和黨,這成為助力克林頓連任的東風。此後,美國兩黨都將白宮關門視為「紅線」。博納已經多次強調,共和黨不願因為財政交鋒導致白宮關門。

美國國會研究所的資料顯示,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初的白宮關門給美國造成了超過14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約28.4萬非核心政府部門職員停工,部分公共服務被迫延期或取消。

如果國會不在10月1日前批准新財年的臨時撥款議案,聯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門將要關門,例如美國國家公園將會關閉,美國人申領護照等公共服務也將受到影響,但是總統核心團隊、國會、軍隊、邊防、公共安全等核心部門的運營不會受此衝擊。

美國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9月24日在國會作證時說,和白宮關門相比,美國發生債務違約的外溢影響將更大,可能會造成房屋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和股市承壓,國際投資者將質疑美國的財政信譽,美國企業招聘新雇員的積極性將受到打擊,銀行發放新貸款的意願將下滑,美國民眾的日常消費將趨向謹慎。(新華社財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