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期】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非洲故事

採訪/朱紹斌、劉鍇

「中國合夥人」拉吉米接受記者採訪(新華社 劉鍇 攝)

「中國合夥人」拉吉米接受記者採訪(新華社 劉鍇 攝)

突尼西亞人拉吉米自稱是「中國合夥人」。上世紀90年代初,年輕的拉吉米跟父親學得一身機修技藝。正巧趕上中國大陸水電建設集團在突尼西亞招聘機修工,他很快謀得一份在工地上修車的差事,就此開始了與大陸企業的合作。這一合作,就是20多年。

2015年,這位曾經的機修工以合夥人的身份與中水電聯手組成聯合體,成功中標突尼西亞西部一個大型水壩專案。

一同奮鬥的合夥人

「你相信嗎,20多年前,我還是一名在工地上給中水電修車的機修工,」談及奮鬥經歷,拉吉米無限感慨,卻又掩飾不住內心的自豪。

拉吉米在中水電工地的修車任務結束後,工地有4輛廢舊卡車要處理。拉吉米看準機會,從銀行貸款買下卡車,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從機修工,到組建二手車運輸隊,再到承包市政工程、開辦廣告公司、開發房地產等,2015年,拉吉米與中水電合作競標,拿下承建大型水壩的專案。

共同發展的合夥人

拉吉米與中國的情緣,是中非合作長卷中的一個縮影。40年改革開放,推動一批陸企走進非洲,它們在這片熱土上和非洲人民一道打造一個又一個大工程大專案,不僅自身得以壯大,更為發展非洲貢獻了力量。

改革開放號角一吹響,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的建設者們隨即奔赴非洲,掀起在非洲大陸上的建設熱潮。1980年,蒲隆地7號公路竣工;1983年,蒲隆地恩格濟-基隆多義道公路竣工;1994年,喀麥隆金水河橋工程項目竣工;2001年,烏干達P-N公路竣工;2005年,剛果(金)BK公路竣工;2014年,莫三比克RM專案竣工;2017年,吉布提基礎學校竣工……在阿迪斯阿貝巴,他們用20年時間修建了60多項市政工程,鋪設了超過60%的首都道路。他們提前450天工期高品質完成首都雙向八車道博萊路的建設,打造出「衣索匹亞的長安街」。

同甘共苦的合夥人

2015年,依波拉疫情肆虐西非,中國大陸醫療隊迅速奔赴重疫情區塞拉里昂。「我以為自己就要死在醫院了,沒能想到能獲得第二次生命,」躺在塞拉里昂弗里敦中塞友好醫院病床上的21歲女孩妮可告訴記者,「非常感謝中國好醫生!」

在科摩羅,中國大陸抗瘧團隊一待就是許多年。一組對比統計數字背後,不知講述著多少重獲新生的故事。中國大陸抗瘧團隊2007年進駐科摩羅的前一年,科摩羅報告瘧疾病例10.8萬例,致死34人;大陸抗瘧團隊進駐7年後的2014年,報告病例僅有2000多例,而且全面實現了瘧疾病例零死亡。

改革開放初期,為更好保障醫患溝通,中國大陸建立起援外醫療隊外語培訓制度。2006年,中國大陸確立在非洲建設30座現代化醫院和30座抗瘧中心的目標,續寫上世紀60年代青蒿素救治上百萬非洲瘧疾患者的傳奇。

50多年來,中國大陸先後向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遣了2萬多人次的援外醫療人員,培養當地醫療人員數以萬計,救治患者數以億計。

1968年3月2日,坦尚尼亞一位油料保管員,在大陸醫療隊的幫助下裝上了義肢。(新華社)

1968年3月2日,坦尚尼亞一位油料保管員,在大陸醫療隊的幫助下裝上了義肢。(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