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期】聽喀麥隆媒體話中國

採訪/喬本孝

「中國對喀麥隆的貢獻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這種實在感對我們很重要。」在喀麥隆南部大區由陸企承建的克里比深水港岸邊,喀麥隆國家電視台記者基利恩瞇著眼睛,眺望緩緩沉入幾內亞灣的夕陽,頗有感觸。

給當地記者們帶來最大衝擊的,自然是陸企實施的大型基建項目。在連接首都雅溫德和經濟中心杜阿拉的雅杜高速公路工地上,記者們對道路施工品質讚嘆不已。

「雅杜高速的路面厚度令人印象深刻,中方負責人員居然說還要再鋪一層!完全是真材實料。」喀官方日報《喀麥隆論壇報》記者喬斯琳在稿件中驚嘆。

「中國目前是喀麥隆最大貿易夥伴。不過,兩國間不僅做生意,中國對喀麥隆的社會民生方面也傾注了很多。」喬斯琳在稿件中還列舉了由大陸援建的會議大廈、雅溫德多功能體育館、農村飲用水井,以及陸企承建的農村太陽能電站、城市供水等直接改善當地民眾生活品質的項目。

除專案本身,這些喀麥隆記者也認同中國「授人以漁」的理念。

《變革報》記者呂西安在其發表的稿件中提到這樣一個細節:「在由中企承建的曼維萊水電站,記者們看到兩名喀麥隆工程師正在接受中方培訓,以便日後能夠獨立運營這一專案。實際上,中方向喀方進行技術轉移是兩國合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這次聯合採訪活動為消除喀當地對陸資專案的疑慮提供了良機,也得到了記者們的認同。

《喀麥隆本真報》記者亞伯拉罕在一篇稿件中寫道:「這次活動的創意值得肯定。先前由於雙方溝通瞭解不夠,一些喀麥隆人將部分中資專案所處困境完全歸咎於中方。而實際情況是,這些困難的癥結很多時候來自喀方自身。這樣的誤解不利於專案有效推進。」

在參觀過一個涉及1520套社會住房的專案後,呂西安在他的另一篇稿件中寫道:「道路乾淨寬敞,配套的商店、學校、醫院隨時可以敞開大門。項目早在今年4月就已通過喀方臨時驗收,現在仍由中資企業負責日常維護和安防工作,需等待喀方最終具備接收條件。」

呂西安私下裏說,看到很多重要合作專案的問題出在喀方,心裏挺不是滋味。當陸資專案營地大門向喀麥隆記者們進一步敞開時,更多的誤解隨之消散。《信使報》記者雅克寫道:「當地存在一些質疑中資項目品質的聲音。我認為,應該破除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中國是喀麥隆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夥伴。」

實地調查後才有發言權。《喀麥隆論壇報》記者理查說,第一次有機會這麼密集地參觀重大陸資專案,「回去後,我要告訴我的孩子們,喀麥隆每天都在發生變化。」

在採訪活動期間,一位喀麥隆記者在陸資項目營地渡過了一個特別而難忘的生日。採訪團記者和來自雙方的專案員工共同為她慶祝生日,大家合唱法文、英文、當地語言的生日歌後,還嫌不過癮,又唱起了中文版的生日歌。中國大陸對這個遙遠非洲國家發展的影響,早已不止於項目工地。

中國大陸援建的喀麥隆首都雅溫德會議大廈。(新華社)

中國大陸援建的喀麥隆首都雅溫德會議大廈。(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