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期】天下第一村怎麼了? 華西村的集體經濟之路

文編/李中興

近日,一篇關於「華西村」負債高達389億元人民幣的文章,引爆了大陸經濟學家與大眾對於華西村經濟模式可持續性的爭議。「天下第一村」曾代表了大陸村鎮集體經濟成功的典範,如今卻面臨亟需轉型的岔路口。

寫有「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

寫有「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

對此,大陸媒體《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表示,華西村的主營鋼鐵業務虧損嚴重,僅靠金融投資維持表面的盈利。村辦企業、村集體經濟更需要從「能人經濟」向現代企業治理轉型,即使是吳仁寶這樣的「超級能人」也有犯錯的時候。華西村與所有的大陸「富村」一樣,都是源於一個能人,其村辦企業、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都高度依賴這個能人。始建於1961年的華西村,大陸改革開放後在原村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大放異彩,早在1996年,華西村便實現了家家戶戶住別墅、開豪車、存款千萬,成為大陸最富裕的村莊之一,號稱「天下第一村」。

據報導,截至2016年3月末,華西集團旗下企業總數達到了208家企業,涉及的產業極其廣泛,遍布鋼鐵、紡織、化纖、有色金屬、建材、旅遊、商貿、航運等,被華西集團劃分為鋼鐵、紡織化纖、材料、商業、其他等5大板塊。

集體經濟模式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在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華西村頂著壓力繼續實行人民公社時期的大隊核算制度,堅持集體所有制、走集體經濟之路,因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後改名為華西村。

當年的吳仁寶與村班子成員。

當年的吳仁寶與村班子成員。

華西村實行按勞分配、多勞多得。華西集團與下屬企業實行的承包經營,按「二八開、一三三三」制辦法分配利潤,即企業的超額利潤20%上繳集團,80%企業留用(二八開);留用部分10%獎勵給承包者,30%獎勵給管理和技術人員,30%獎勵職工,30%作為企業公積金積累(一三三三)。

在個人分配方面,華西村堅持「少分配、多積累,少拿現金、多入股」。凡村辦企業的工人,每人每月只領取個人工資的30%,其餘的70%存在企業作為流動資金,到年底一次性兌現。員工的獎金通常是工資的三倍,但並不發給職工,而作為股金投入企業,第二年開始按股分紅。分析人士指,正是通過這種資金方面的公私合作模式,華西村事實上是實行集體所有制,一旦村民離開村集體,那麽此前的股份就與其無關,華西村通過這個辦法把村民的利益和企業緊緊捆綁在一起。

家族化管理模式?

華國鋒寫的「向華西村集體經濟學習」的手書。

華國鋒寫的「向華西村集體經濟學習」的手書。

2003年,76歲的吳仁寶將執掌42年的華西村最高權力移交給四子吳協恩。吳協恩出任華西村黨委書記、華西村村委會主任、華西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除吳協恩外,華西村多數產業均由吳家成員分管。根據深圳證交所網站上的一份債券說明書中的董事會名單顯示,目前華西集團的7名董事會成員全部來自華西村黨委,其中還有不少人與吳仁寶有血緣關系,關係網中包括吳仁寶大兒子、二兒子、三兒子、大女兒、女婿等。

吳仁寶之後,由吳協恩接任華西村黨委書記,網上出現了許多「世襲」的質疑。此外,吳協恩的許多親屬在村委和集團擔任要職,外界認為是吳氏家族對華西村壟斷。對於外界認為華西村處於世襲制,吳仁寶家族控制了華西村的絕大部分資源的說法,吳協恩表示,自己家族總共持股比例僅為0.43%。

多位華西村村民也向陸媒《新京報》表示,吳協恩當選村委書記,是根據村民自治管理辦法選舉出來的,並非世襲。在當時投票時,吳協恩得票100%,吳協恩自己給自己投了一票。「當時,我父親問我,協恩,你還自己給自己投了一票嘛。實際上,我當時也做了思想鬥爭的,但覺得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村民又憑啥相信自己能帶領好整個村。」吳協恩回憶說。

傳統產業面臨轉型

從小崗村、大寨村、南街村、大邱莊到今日的華西村,昔日明星村莊的光環褪去和飄零凋落,無不反映著在中國大陸產業轉型的大背景下,傳統的集體主義經濟模式已經到了必須轉型的關口。一方面,在信息化工業化的軌道上,依靠重化工業等傳統產業完成原始積累、帶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急需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對於網傳華西村負債389億元,吳協恩認為,網傳文章斷章取義,今年華西集團鋼鐵、化纖板塊業務盈利大幅度增長,服務業整體平穩,集團經營情況好於往年,納稅穩中有升,整體發展態勢良好。

多年來,鋼鐵一直是華西的支柱產業之一。上世紀90年代,在時任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華西村引進上鋼五廠的線材生產車間。2002年,華西集團旗下華西鋼鐵、唐山鋼鐵集團華西鋼鐵有限公司(華西北鋼)、華西高速線材廠等相繼建成投產,產業鏈下游企業也陸續設立。

據吳協恩介紹,自己在2003年當選為華西村書記後,就已經認識到了傳統產業規模很難再向上提升,發展面臨瓶頸。十多年來,華西村先後關停了9家企業,其中包括年產值近2億元的化工廠,年銷售收入7億多元的線材廠。甚至有村民私下議論:「協恩上來後,只會關廠啊!」

與此同時,華西村加大了對外投資的力度:雲南大理石,重慶農商城,安徽、山東、浙江、江西、福建、湖北、西藏等地合作光伏發電……馬來西亞建碼頭,秘魯、阿根廷捕魷魚,甚至還拿下了面積達江陰三分之一的莫桑比克礦區。

2015年,華西股份開始確立「投資+融資+資產管理」金控平台的戰略目標。相應地,一村資本、一村投資、前海同威、方創金融等一系列投資平台成立。2016年,華西股份設立或參股的公司達21家,涵蓋TMT、新能源汽車、醫療、教育、二手車等領域。2017年,華西股份專門成立了並購基金。

華西村的改變

華西村現今面貌。

華西村現今面貌。

由於華西村人在外就業後,將失去股息、分紅等收入,「華西模式」被貼上了封閉的標簽。「以前華西村太窮,外來的姑娘不願意嫁。後來條件好了,又不願意外嫁。大家都在村裏,婚姻大多數通過介紹,一來二去,就導致大家都成了親戚,也就造成了外界的家族統治印象。」華西村民史宇傑表示。

從2001年開始,華西村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統」新舉措,逐步納入周邊20個自然村,組成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超3.5萬人的大華西村。

吳協恩表示,改革開放是先富帶動後富,主要不是分錢,而是要幫助周邊村村民提升致富能力。「現在,華西村每個月8號,準時向周邊村村民發放福利,從來不拖欠,加上每年的基礎設施等投入,每年華西集團要投入上億現金。」

「當然,華西村並非完美,這些年一直在變革。」據吳協恩介紹,今年是華西村三年改革的開局之年。華西村實施制度、用人、股份三項改革,不再區分華西人和外地人,所有崗位一律同工同酬。

2003年至今,吳協恩已擔任華西村和華西集團「掌門人」14年,但在村裏,人們仍然習慣稱呼他為「新書記」。「我希望,將來我退休後,村裏人也能稱我一聲『老書記』。」吳協恩說,這是自己目前最大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