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珂 (浙江師範大學研究生)
2010年9月8日,從杭州蕭山機場到台北桃園機場,帶著家人、師長、同學的祝福來到台灣,來到了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的交換生生活。
學在暨大
語言的相通讓適應過程變得比較順利,僑外組及系上老師、同學的友好與周到更是讓我倍感溫暖,他們謙和的態度、真誠的微笑無聲地幫助我更快地融入一個新環境。
感受台灣研究生教學是一種新的體驗。我總結了一下,大致有如下幾點:
1.強調獨立思考。老師在課堂上總會拋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請學生發表見解。學生也很積極主動,碰到自己不懂的問題一般都會立刻提問,老師對學生這樣的舉動也是相當歡迎。
2.資源互補。相同專業的在職生和一般生儘管在修業年限上有不同要求,但培養方式基本一致,大家一同修課。因此,課堂上學習教育理論時,在職生豐富的教學或教育管理經驗往往能成為寶貴的補充資源。
3.科研方法貫穿教學。專業課上,老師很重視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包括寫 summary 和 proposal。每個學生都要參與課堂,做 presentation,報告完畢老師會進行詳細的點評,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研究基礎。從方方面面可以感受到,研究生學習任務重,壓力較大。以比教系為例,培養計畫碩班學生兩年畢業,但真正如期畢業的學生並不多,教授們對學生的培養質量嚴格把關。
我們的到來對台灣的老師和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特殊的資源。老師總會熱情地邀請我們參與課堂,詢問大陸教育的一些情況。正是通過彼此的互相交流,我們這些來自大陸的交換生對台灣的教育現狀有了進一步瞭解。也正是借助於這樣一個溝通的平台,讓台灣的學生對大陸的教育乃至整個社會環境有了更多的認識。
台灣是一個比較開放的社會,因此校園文化也呈現出多元面貌。比如在暨大,可以看見寺廟裏的年輕師父和學生一起上課、去圖書館學習;老師會將同性戀團體請到課堂上與學生交流,幫助學生認識性別,消除對他們的偏見;重視 team-work,在圖書館、宿舍樓下的交誼廳或教室,總能看到學生聚在一起討論作業……在這裏,我對許多以前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和現象感到新鮮和刺激,卻也因此明白在我們所熟悉的那個小小圈子之外有著大大世界,有些人與事沒有絕對的善惡、對錯,惟有抱著尊重與寬容的心態,於人於己皆有益。
遊在台灣
寶島台灣,這是每一個在大陸長大的孩子對台灣最初的認知。當真正踏上這方土地,當然要去好好看看它。四個多月時間裡,北至基隆,南至屏東,東至花蓮,我和同學們以旅行的方式去認識並不熟悉的台灣。體驗了十月墾丁的驕陽似火,也領教了合歡山上寒風刺骨;嚮往台北的熱鬧繁華卻更喜埔里小鎮的質樸寧靜;探訪過原住民小學也參加過八八風災義賣志願者活動;住過乾淨整潔的九份教會也住過很棒的鹿港民宿;除了高鐵,台鐵、捷運、機車等交通工具都試了個遍;還有那進去了就不想出來的誠品書店,逛也逛不完的夜市,嘗也嘗不盡的台灣小吃……
回到大陸已有些時日,我也重新開始了在這裡的學習與生活,但仍會時不時想起或是和他人聊起這四個多月的生活。感謝浙江師大的老師和暨南國際大學的老師為我們創造了交流的機會,感謝帶給我歡樂、關心與鼓勵的大陸同學和台灣同學,也感謝家人在經濟上與精神上給予的無條件支援。
如今,學校裡又一批學生已經到達暨大開始了他們的交換生生活,希望他們也能有所收穫,為促進兩岸交流帶去自己的一份心力。最後,借用暨南大學比較教育學系洪雯柔老師一句深深打動我的話作為結語吧:大時代下的悲歡離合,我們無力改變。兩岸的未來,卻是我們可以共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