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期】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

全球治理需要中國智慧。

全球治理需要中國智慧。

文/郝薇薇

「『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僅是一個宏大的經濟計畫,它還是全球關係與治理的一個典範。」越來越多的媒體和觀察家試圖從「一帶一路」判斷中國在全球治理領域的動向與作為,其中,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的觀點頗具代表性。

中國大陸是參與全球治理的後來者,但它的角色日益耀眼。西方國家遭遇的制度性危機與大陸堅定改革的步伐及其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的地位形成了某種對照,令世界對中國心生更多期待。

如何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盡力而為且量力而行?事實上,關於全球治理的中國角色,在引領與眾行、接軌與革新、根植歷史與面向未來之間,中國展現出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感。

引領與眾行

今年年初,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約瑟夫奈出了中美應警惕「金德爾伯格陷阱」的說法,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中國大陸不能或不願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國際體系或將重蹈一戰後因美國未及時接替英國的領導角色導致全球經濟體系陷入衰退和世界大戰的覆轍。

毫無疑問,當今的全球治理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推進面臨著領導力缺失的風險。西方大國在世界經濟困境以及此起彼伏的全球性挑戰面前,仿佛失掉了「冷戰」後宣告「歷史終結」的豪邁。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APEC利馬會議上對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堅定宣導,還是達沃斯論壇年會上對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推進,以及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對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中國聲音格外響亮。

越來越多的分析家開始用「領導者」或「領頭羊」來描述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甚至呼籲中國大陸應避免「金德爾伯格陷阱」、從美國手中接過領導世界的接力棒,對此,大陸一直有清醒的認識。如果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算起,中國大陸真正全面融入國際體系不過十多年的時間,對它來說,全球治理是個繁複而嶄新的課題,仍有許多需要學習的事,因此,用「重要參與者」來描述中國角色或許更為貼切。

世界事務如此複雜多樣,不可能僅靠一個國家承擔提供所有國際公共產品的責任。中國大陸深諳此理,譬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陸一直強調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而對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大陸則始終堅定支持東盟的核心領導地位。

接軌與革新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亞投行再度擴員,成員總數達到77個。亞投行的不斷壯大及其與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的順暢合作,逐漸打破外界對中國大陸要將現有國際體系推倒重來的質疑。

大航海時代拉開了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一統天下的序幕,中國被西方堅船利炮裹挾進這一體系,沉浮百餘年,從邊緣到融入,再到深度互動。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經歷無數陣痛,最終實現了自身的快速崛起。

當然,在與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的碰撞中,中國一直保有自成一格的秩序觀、體系觀。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現行國際體系的弊端越多越多地暴露在世人面前,國際社會對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中國大陸作為「漸進改革者」角色將愈加凸顯。

歷史與未來

沉湎歷史、老大自居、固步自封曾給中華民族留下過慘痛的教訓。中國大陸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從目前實踐的情況看來,充滿著和合共生的東方智慧,而不是復刻所謂「萬邦來朝」的過往歷史。

面對中國大陸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人相信,中國不會重走西方列強崛起之路。建立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奉行正確義利觀、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推動建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新思想新理念的提出,既展現中國自古以來「天下為公」的情懷,更展現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創合作共存新未來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