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期】亞投行,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

亞投行新聞發言人正在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 李鑫 攝)

亞投行新聞發言人正在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 李鑫 攝)

文編/江英士

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一帶一路」成為參會人士討論的焦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博鼇論壇上透露,今年預計還有15個國家將會加入亞投行,成員總數將達到85到90個。

博鼇與會政商領袖指出,以亞投行為核心的跨國金融機構將加速「一帶一路」沿線專案落地,各方期待「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經濟注入新的動力,成為打開包容性經濟全球化新局面的新鑰匙。

亞投行+一帶一路

就在3月23日,亞投行宣佈正式批准13個新成員的申請,這是2016年1月正式開業運營的亞投行在57個創始成員基礎上首次擴充成員,成員總規模達到70個。目前,從成員規模上來看,亞投行已經成為僅次於世界銀行的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超過了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規模。

目前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融資方面存在巨大的缺口,亞投行的成立與擴張可以有效彌補這一投資需求,只有更多的成員加入,才能更好地開展投資工作,解決亞洲地區長期發展的問題。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對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全球經濟未來依舊依賴於亞洲提供增長的動力,「一帶一路」將其投融資經驗推廣到沿線國家,進一步支援亞洲地區的一體化發展。

各國成功案例

中國大陸推動一批重大「一帶一路」合作標誌性工程相繼落實。阿迪斯阿貝巴-吉布提鐵路正式通車,從投融資、技術標準到運營管理維護,全部採用「中國標準」。印尼雅萬高鐵、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馬來西亞南部鐵路、匈塞鐵路、瓜達爾港等重大專案也在有序推進中。

「一帶一路」通過加強互聯互通也使中國大陸與巴基斯坦兩國的合作更加緊密,除了公路、鐵路、航運等交通上的互聯互通,還包括數位網路上的互聯互通。一旦兩國人民有了這種相互的聯接,就可以創造出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通過相互依存則能建立更深刻的關係。

另外,「一帶一路」倡議對歐洲的影響也在加大,並可能成為亞歐合作的一大關鍵因素。目前中歐班列實現了統一品牌,累計開行近3000列,已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區域以及亞非歐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網路。而亞投行能夠幫助打造歐洲和亞洲國家之間的紐帶,而且可以幫助歐洲和亞洲聯合進軍到非洲和拉美市場,歐洲國家通過加入亞投行,利用這樣一個新的機制來找到新的投融資項目,來拓展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新的合作領域。

陸企「走出去」

無論是貿易還是投資的廣闊發展前景,都給走向國際市場的中國大陸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一帶一路」令他們國際化的腳步走得更加扎實,而且拓展了商業合作可能性。

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表示,太陽能在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會進一步擴大新興市場,進一步擴大全球化市場佈局。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數為發展中國家,電力基礎設施比較差,天然能源少,火電價格高,同時很多地區光照資源豐富,是發展光伏的理想地區,但他們缺乏人才、產品、經驗、資本,這給了有實力和能力的民營企業走出去的絕佳機會。」錢晶說。據介紹,晶科能源馬來西亞的工廠已經成為大陸光伏行業「走出去」最大規模的投資,1.5GW電池產能和1.3GW元件產能,約占公司產值的15%。

除了傳統製造企業和貿易商,創新型公司也正在通過「一帶一路」拓展海外市場。共用單車企業oFo創始人戴威表示,該公司旗下的共用單車服務已進入東南亞市場,先登陸了新加坡。一帶一路倡議下,公司業務在沿線國家充滿機遇,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帶動大陸自行車產品在海外地區落地,滿足當地需求。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課題組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大陸,但成效惠及世界。「一帶一路」秉承共商、共建、共用原則,踐行開放、包容、平等、互利的務實行動,成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新動力,成為打開包容性經濟全球化新局面的新鑰匙。

該課題組認為,2013年以來,「一帶一路」建設之所以能夠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和積極參與,就在於其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為世界經濟走出陰霾帶來新希望。此外,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作用在減弱,隨著G20、金磚機制、上合組織、亞投行、絲路基金、新開發銀行等新型國際機制和制度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對現有全球經濟治理規則的補充與完善,增強了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更為重塑全球經濟治理新格局注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