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期】到閩南拜祖先:兩個台灣人的祭祖故事

 

張傳來在福州的公司裡翻閱張氏族譜。

張傳來在福州的公司裡翻閱張氏族譜。

採訪/許雪毅

上世紀90年代初來福州創業,台灣宜蘭人張傳來想著,一定要抽空到閩南「拜拜祖先」,但祭祖的願望直到近20年後才得以完成。

不著急也許是因為篤定。張傳來隨身攜帶著一本《張氏族譜》,上面清楚地顯示,祖籍地在福建漳州詔安縣,他是祖先遷台的第17代。

1992年,張傳來38歲時,他跟著祖籍福州的台灣老師和朋友來到榕城,成立了一家樹脂材料有限公司,生產防火阻燃劑系列產品和防火木材等。與福建師範大學老師合作專案,一起跑業務開拓市場,張傳來忙得團團轉。

那時張傳來所在的福州倉山區是「鳥不拉屎的地方」,更不用說祖籍地所在的詔安縣秀篆鎮北坑村了。

業務繁忙,加上山路遙遙,張傳來尋根祭祖的念頭一年年耽擱下來。

2011年,張傳來第一次回詔安祭祖。聽到當地幹部說「歡迎你回來」時,他心裡暖暖的。「『回來』和『來』不一樣,感覺回到了家。」他說。

看到清朝時的墓碑保存得那麼完好,他很激動。「找到了自己的根,心裡一下子踏實了。」

此後幾年,只要有空,張傳來都會回詔安祭祖。按照當地風俗,詔安人在清明節這一天過「新清明」,在整個農曆三月期間過「古清明」。不久前,張傳來和在上海的台灣人張明正相約到詔安祭了祖。

張明正來自台北,是祖先遷台的第19代,尋根到詔安後,聽說福州有一位「叔公」,於是跟他取得了聯繫。

這次,一個開車從上海到了詔安,一個坐動車從福州到了詔安,兩人跟著當地宗親,用米籮挑著雞鴨鵝、米粿、水果等上山祭拜祖先。

「兩岸的祭祖習俗差不多,感覺詔安的更傳統、更隆重。」兩個人說。

張明正帶著愛人、媽媽、妹妹以及兒女都祭過祖。「我要讓大家實地感受一下,當年祖先爬山過海,到達台灣是多麼不容易。」張明正說。

張傳來也計畫著,讓一雙兒女今年回一趟詔安。「這是傳承,必須的。等孫子孫女大了,他們也要來。」張傳來說,「我們做長輩的有義務告訴子孫,飲水思源。」

張傳來把回詔安祭祖的消息告訴了新北張氏祠堂裡的宗親。「祖先從詔安遷到台北,後來又有一些支系遷到宜蘭、嘉義等地。現在我們在台灣各地的宗親有四五千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回詔安祭祖。」

「這些年,每年都有幾十批次的台灣人回詔安祭祖。一些台灣人不僅自己來,而且把兒女也帶來認祖歸宗。」詔安縣台聯會長楊紅貞說,兩岸血脈親情的聯繫代代延續,誰都割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