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1期】日本:核事故處理依然看不到盡頭

日本政府表示,因核事故而遭放射物污染的部分地區,可能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清除核污染(網路圖片)
        日本「3•11」大地震已經過去半年,各方仍在全力搶修在地震和海嘯中失去冷卻功能、變得千瘡百孔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但直到現在,事故核電站內的污水不減反增,搶險人員健康受損,福島縣部分地區輻射量依然嚴重超標。核事故何時能夠平息,現在依然看不到盡頭。
       
        冷卻系統是防止核燃料升溫熔毀的關鍵,在核電站反應堆喪失冷卻功能後,日方只能不斷向反應堆注水,期待能將安全殼注滿水以冷卻燃料。但由於反應堆的安全殼破損,這種「水棺」方式產生了大量高放射性污水,部分污水蓄積在渦輪機房地下室等建築中,還有部分洩漏到機組附近地下隧道、豎井甚至海中,污染了核電站及其周邊的土壤、地下水和附近海域。
        「水棺」方式失敗後,東京電力公司於5月中旬開始採用「循環注水冷卻」法,即將反應堆渦輪機房等處積存的大量污水進行處理後,注入反應堆用於冷卻。實現循環注水冷卻的關鍵是一套由美國庫里永公司和法國阿海琺公司的相關設備組成的污水淨化系統,以及東芝公司製造的銫吸附清除設備。但它們自啟動後小故障不斷,至8月中旬,共發生設備暫停工作、水龍帶漏水等故障30多次。東京電力公司9月7日說,在過去的一周內,這套系統的運轉率為90%,達到該系統啟動以來的最高水準。但其每小時的汙水處理能力還不足40噸,而東電公司最初的設想是每天處理1200噸污水。
        由於汙水處理不順利,核電站內的污水不減反增。6月下旬,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污水總量約有11萬噸。到8月底,污水總量上升到11.3萬噸。雖然東電公司預計9月中旬水位將下降至污水不再洩漏到廠房外的水準,但實際情況如何還有待觀察。
        日本新首相野田佳彥9月2日組閣後在當晚的記者會上說,當務之急是儘快平息核電站事故,實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反應爐穩定及清除核電站周邊地區的放射物。9月8日,野田佳彥又在視察福島縣時表示,將舉全國之力平息核事故,實現福島地區的「復興」。
        不過,核事故善後註定是一場持久戰。文部科學省8月底首次公佈了圍繞福島第一核電站、半徑100公里範圍的土壤放射性銫濃度地圖。這份幾乎涵蓋福島縣全境,並包括茨城、宮城等縣部分地區的地圖表明,多個地點放射性銫濃度嚴重超標。9月1日,內閣府和文部科學省公佈的核電站周邊警戒區和計畫疏散區詳細輻射量分佈圖顯示,部分地區輻射水準依然嚴重超標。
        另外,日本政府8月底表示,因核事故而遭放射物污染的部分地區,每年的輻射量達200毫希沃特,可能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清除核污染,此後當地災民才可能回家。(新華社電)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