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期】學業創業都有成:北京大學台灣博士生蔡秉憲

蔡秉憲文/程朔、余泛

「我親眼目睹、親身經歷了北京近十幾年的變化,現在的北京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蔡秉憲回憶1999年剛到北京時的情況說,那時候清華就像在一個鄉村中,清華北大的外面以前都是碎石路,常常在外面騎車就會爆胎。當時還沒有地鐵13號線,也還沒有比四環多一環、比六環少一環的五環路。

蔡秉憲,出生在台北,在家中排行老三,常年在海外留學。蔡爸爸是閩南人,蔡媽媽是客家人。

求學經歷豐富

蔡秉憲12歲在台灣小學畢業後,就先後到英國和南非留學。「可以說,從小就受『全球化』和『大中華』理念的影響了。」蔡秉憲說,他以前留學歐洲、非洲的時候,看到日本人、韓國人,都會感到比較親切,因為自己與他們長得都比較像。在這樣的影響下,當他從歐洲留學回到台灣後,就想著到大陸看看,因為考慮到那是一個黃種人在一起聚居最多的一個地方。「我以前在海外的時候一直以為,中國大陸的綜合實力強大起來之後,我們黃種人在海外的地位會隨之慢慢提高。現在看來,還有一段距離,還是白種人在占據了比較主導的地位,很多的東西他們還有比較大的優勢。」

最初的時候,家人並不完全積極支持蔡秉憲到大陸發展的想法。由於了解不多,他們會擔心,大陸的環境會不會不是太好,如果秉憲生病的話沒人照顧會怎樣……不過,當蔡秉憲將心中關於不同膚色人群發展狀況的理念與父親充分溝通後,蔡爸爸只說了一句,「你想去就去吧」。

於是,經過種種努力之後,蔡秉憲在1999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系。「那時候,清華大學雖然在大陸的大學裡數一數二,但在世界的排名還有些靠後,不過現在好了,清華北大基本上都能保證排在前50名了。」

離開清華,蔡秉憲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深造,畢業後不久,便開始創業,創立了亞洲電信通訊集團。「那是一個做通訊的公司,因為在清華電子系求學時,主要是偏通訊領域,所以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是跟通訊相關,而之後的創業也跟通訊相關,從自己學的專業開始,會比較容易入手。」

春江水暖鴨先知。新世紀開始,中國大陸經濟騰飛逐漸駛入快車道。正在非洲打拼的蔡秉憲也感受到國際上對中國大陸的關注,激發了他再赴北京的念頭。就在那段時間,蔡秉憲獲得了中國大陸政府和南非政府的推薦,在大陸獎學金的支持下進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攻讀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時,蔡秉憲以光華管理學院第一名的成績榮獲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

從光華管理學院畢業後,蔡秉憲又開始在北京創業。當首家企業的經營業務基本走上正軌之時,他再次回到校園充電,2012年蔡秉憲又成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博士生。

創業經營有道

蔡秉憲在北京經營的第一個企業,是家「桌遊」店。他與清華的3個校友,創建了一個名為北京眾博弈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代理全球的桌遊產品。公司在境內多個城市設有體驗店,吸引客戶了解、接受桌面遊戲,並且在線上、線下銷售桌遊產品。「『三國殺』『實話冒險』都是比較初級、普遍的桌面遊戲啦,其實桌面遊戲產品線非常豐富,很有開發遊戲者智力、充實遊戲者知識庫的作用,我們這個公司現在是境內銷售正版桌遊產品規模最大的,這個公司已經經營快8年了,每年的營業額都是兩到三倍的速度在增長。」

蔡秉憲與朋友一起開辦的第二家企業,辦公經營地址就設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旁邊。那是一個互聯網公司,主要業務就是開發手機遊戲APP。「這個企業在2014年底成立,2015年初已經完成首輪融資,公司業務現在已經很穩定了。

蔡秉憲說,「我是學電子通訊的,對這方面的關注以及感受都會更強一些。上大學4年的時間裡,親身經歷了電子通訊技術為代表的許多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也就更能了解新技術、新產業的重要性,做一個親歷者,獲取事物發展變化的訊息比霧裡看花的旁觀者全面很多,所以我開辦的企業,也都幾乎是剛好符合發展方向的。也正是這個原因,公司的運營發展也還都算順利吧!」

據蔡秉憲介紹,企業的桌遊業務目前在西安、南昌、上海、深圳等地設有體驗店。他希望企業規模再擴大一些後,一起謀求更大發展,逐步邁向上市的目標。而做手機遊戲APP開發的企業正在徵求新一輪融資。「這類公司就是很燒錢的,但是它的盈利潛力是巨大的,前期,也就是研發期,只有不斷投入,很難看到盈利,但研發階段結束後,就會有相當一段時間不再需要大投入,而會看到很大產出。很多這樣的企業,成敗的關鍵都是要看它在燒錢階段,能不能夠堅持得下來。」

蔡秉憲還介紹說,目前,做類似業務的公司往往是小微公司,而從業者往往即是創業者,這樣的企業、這些創業者其實很需要、但卻不容易得到資金支持。他建言,大陸相關部門或機構要推出更多辦法,來推動社會上各類資金提供方採取一定的傾斜政策,更多地扶植此類創新型小微企業,推動「雙創」。

推手兩岸交流

蔡秉憲覺得兩岸關係「其實很奇妙」。他認為在未來10年內,兩岸間應該更像緊密合作的「兄弟」,越來越傾向「務實」發展。

蔡秉憲認為,進一步推動兩岸的交流仍然非常重要。「之前的兩岸交流工作比較重視讓沒來過大陸的台灣鄉親過來走走,感受大陸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因為有太多台灣人,始終沒有來過大陸。通過這幾年的交流現稍有好轉。但是現在隨便找個台灣人,問他『九二共識』的內容背景是什麼?問他『一帶一路』起點、範圍是在哪裡?估計很少有人能夠回答得非常清楚。這就說明兩岸交流的工作,要做的還有許多。」

為將兩岸青年的交流持續進展,蔡秉憲在2014年創立了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現在更需要與時俱進地搭建更多專門化的交流平台,推動兩岸同胞加深互相了解。」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現在專注於推動組織專業性較強的兩岸交流項目,並且會根據不同的活動成員和招募對象進行針對性的交流輔導。

蔡秉憲舉例說,由於目前有不少台灣學生有意到大陸求學或創業就業,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於是就為他們搭建一個專門平台,甚至專門安排同樣專業背景的青年為交流對象,來為台灣青年們提供更有實際指導或參考意義的訊息。「比如我就經常將我的個人經歷講給台灣青年聽,分享我的人生經驗,建議他們來大陸學習,了解大陸。」

蔡秉憲說,為兩岸青年搭建溝通橋梁,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很有意義,所以自己覺得「拼得很值得」。